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十八年

中国网 | 2023-06-07 16:20

“不同种类的茶,香气和颜色都有差异……”6月4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河南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举办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在河南师大西区学苑餐厅旁进行,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围观,大家兴致勃勃地通过观茶色、闻茶香来推测茶的种类。

这是河南师大第十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系列活动中的其中一幕。十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在一个月内陆续在校园亮相,向在校大学生全面展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这项活动,学校师生实现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零距离接触,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河南师大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强说。

从最初的 “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周”活动,再到如今的“文化遗产活动月”,河南师大坚持了十八年。“最开始就是一场戏剧演出,到后来两三项的活动,再到现在我们邀请几百个艺人来学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文化遗产宣传,弘扬和传承文化遗产这条路我们走得越来越稳。”河南师大中原非遗中心主任丁永祥意味深长地说道。

河洛大鼓,俗称“说书”,起源于清末民初,是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在活动月的曲艺专场上,学校邀请洛阳常龙演艺有限公司的表演者进行精彩的河洛大鼓表演。“河洛大鼓的表演让我意犹未尽,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了解欣赏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美丽。”该校政治管理学院学生刘婧怡说。

据了解,河南师大于2009年成立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入围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始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与传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年来,除了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外,我们还组织了暑期非遗社会实践、传统才艺培训班等。通过相关教育,学生们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学生考上了非遗相关研究生、博士,有的学生开办非遗公司取得了成功。也有不少非遗项目通过我们的帮助得到了有效保护。”丁永祥表示,“ 2023年是疫情后重新开展线下文化遗产月的一年,希望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使他们加入到保护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

“非遗传承的种子,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河南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文学院2021级学生徐璐说:“连续十八年非遗进校园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被非遗的魅力所感染,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大学是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机构,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责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治军说,“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的时刻,希望我校广大师生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地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开展研究、保护和传承,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辛丙全 通讯员 张玉晔 李欣雨)

应急科普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